马一浮的故事是真的吗(一代大师马一浮,20多岁丧妻终生未娶,弥留之际自撰挽联清华学霸王丽红,不顾劝阻为爱远嫁非洲,再见时昔日同学已认不出)如何看待哲学和佛学的区别呢

常识科普 admin4 2023-12-19 14:45 154 0

纵然情深,奈何缘浅;“千年国粹,一代儒宗”。

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位大师。他在哲学、文学、佛学上的造诣都颇深,又精通书法,一生词作也很多。

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,称得上是一代大师。

他和鲁迅先生出生年代差不多,又同是浙江绍兴人,可是后来名气却远远没有鲁迅大。

他就是马一浮。关于马一浮,除了在学问上很出色外,他在爱情上也很忠贞,一生只爱一个人。

他的传奇一生不应该被人们遗忘。

1883年,马一浮出生于出生于父亲任职的四川省,但他祖籍是浙江绍兴。

父亲马廷培当时任四川仁寿县知县,母亲何氏出生望族,算是一个有文化的女子。

他的三个姐姐也都读书习字,他的家族“世世以儒学著”,算是一个书香世家了。

作为父亲唯一的儿子和家中最小的弟弟,他从小备受宠爱,父亲对他的教育问题也格外重视。

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师从何虚舟先生学习唐诗,五岁的时候他随父母回到祖籍浙江绍兴。

从那以后,他就在绍兴读书,父亲为他寻了一位教书先生举人郑墨田,郑先生为他取了一个学名“福田”。

他天生聪慧,郑先生教的东西他都学得很快,也学得很好。

跟随郑先生学了三年之后,马一浮就出师了,老师表示马一浮已经不需要他再教了。

他的父母都很欣慰。可惜,在他十岁那年,一直疼爱他的母亲不幸离世,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少,从此更加发奋读书。

因为他知道父亲越来越老了,以后的家要靠他来支撑,而那个年代,依旧是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”,他又在读书方面很有天赋,他决定要考取功名,光耀门楣。

这也是他作为读书人唯一的出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终于在1898年也就是马一浮15岁的那年,他在县试中位列榜首。

而当时他的老师那位郑先生也参加了这次考试,却被马一浮远远地甩在了后面。在公示榜上马一浮的名字显得格外耀眼。

马一浮年纪轻轻就考取了功名,声名远扬。

他的才情被当时在绍兴,很有威望的一位贤达人士,汤寿潜先生赏识。

这位汤先生并不是泛泛之辈,中过进士,后被推举为浙江军政府第一任都督。

就是这样一位有名望的老先生却花重金托人说媒,要将自己待字闺中的爱女汤仪嫁给马一浮。

这位汤小姐也是受过良好的教育,有着温良贤淑的好名声的。她与马一浮一位才子一位淑女,又门当户对。

他们的婚姻虽然也是包办的,但也算是一桩美事。

马一浮对自己的这位妻子也是很喜欢,一见倾心,成亲后与妻子举案齐眉,他们的婚姻流淌着一种碧波荡漾的怡情。

汤仪也真的是知书达理,温柔贤惠,对家人十分恭敬,马一浮的父母、姐姐都很喜欢她,马一浮对她的爱意更是在相处中日渐加深。

可惜,原以为马一浮和汤仪能够“愿得一人心,白首不分离”,奈何命运捉弄,汤仪在他们婚后仅三年就因病香消玉殒了。

这对年轻的马一浮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

在悲痛过后,马一浮决定此生不再续娶,因为他的心早已给了汤仪,无法再接受其他任何一个女人了。

哪怕后来他的岳父心疼他孑然一身居无定所,提出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他,他婉言拒绝,态度却十分坚决。岳父也就不再说什么了。

往后的岁月里,马一浮潜心钻研学问,真的没有再娶过妻。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自己对汤仪爱情的忠贞不渝。这样一段爱情,虽然短暂,但也不失为一段旷世之恋。

在马一浮的爱妻汤仪去世后,他对婚姻似乎再提不起兴趣。

年仅20岁风华正茂之际,心境却成熟得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。

没了感情的牵绊,他反倒可以一心一意地去做学问了。马一浮先生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多,是一位全才。

1903年,他去美国主办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。后来又去多个国家学习外语。

他在国外学习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思想,他在国外自费购买将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传入中国。

这也是《资本论》第一次被传入中国,他因此被称为引进马克思《资本论》第一人。

民国刚成立的时候,他受到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邀请,去任民国教育部秘书长。但可能他天性不喜约束,不久便辞官。

后又应当时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之邀,担任浙江大学讲师并为浙江大学作校歌。

说起他与竺可桢还有一段佳话。失去爱妻后马一浮一直隐居专心做学问,不喜与旁人往来。

竺可桢求贤若渴,想请马一浮出山去浙大讲学,就像当年刘备三顾茅庐一样,竺可桢请了马一浮三次,马一浮才终于同意去浙大讲学。

他喜好诗词,1943年他将自己多年来写的诗词编撰成册。

他对哲学有自己的一番研究,他认为心、思想是一切文化学术之根。

他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,他的哲学思想是完全的唯心主义。

他的书法成就也颇丰。他各体兼备又自成一体。他曾为丰子恺撰写《护生画集序》。

而与马一浮的接触让丰子恺感受到了他的丰富才学和良好人品,十分佩服他。因此丰子恺赞誉他为“中国书法界的泰斗”。

他在教育方面也作出了贡献。他在四川筹办复性书院并任院长兼老师。

他是一位具有隐逸风格的国学大师,倡导传统教育也就是私塾式的教育,强调复性、修德。

所以他的学院就叫做复性书院。“复性”一词出自宋儒之学。

马一浮在这个自己创办的书院里讲学,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单纯的学习环境。

他在这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“六艺”。他的办学原则就是保持书院的独立性。复性书院的创办体现了马一浮的教育理念。

马一浮始终主张:“国家生命所系,实系于文化,而文化根本则在思想。”

马一浮先生是“新儒家三圣”之一,其他两位是梁漱溟和熊十力,他们二位对马一浮都有极高的赞赏。

“且喜垂裳天下治,绿杨荫里看春耕 ”

马一浮一生先后任浙江文史馆馆长、中央文史馆副馆长,这些都是给予他学术成就的肯定。

马先生所写组诗《呓语五首》中有这么一句:且喜垂裳天下治,绿杨荫里看春耕。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通人和的由衷赞美。

后来马一浮先生因胃出血,后诸病皆发去世,在此前住院期间自撰挽联 :“大患有生,血气心知皆病本 ;真如不变,涅槃生死等空花。”

马一浮先生对生死一事都已看透,当真是豁达。

马一浮一生出生儒学世家,自小聪颖好学,年少才名远扬。20岁丧妻后终生未娶,对爱执着,心无旁骛钻研学问,学术成就之高堪称一代大师。他不应该被人们遗忘。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

评论区